姜帆喊出扩大规模口号后,京能热力交出营收下滑中报

姜帆喊出扩大规模口号后,京能热力交出营收下滑中报

出品 | 创业最前线作者 | 王亚静编辑 | 蛋总美编 | 李雨霏审核 | 颂文

在京能热力2024年中期财报披露不到一个月后,股东陈秀明的减持计划终于结束。

9月25日,京能热力发布公告称,在8月2日至9日,陈秀明减持515.95万股股票,套现超4000万元。本次减持完毕后,陈秀明的持股比例仅剩3.4199%,低于5%。这也意味着,作为京能热力(原称:华通热力)设立时的发起人之一,陈秀明在公司的影响力在逐渐减弱。

然而,京能集团这个股东在京能热力的影响力却越来越大。

在2017年冲刺IPO时,京能热力的名字还是“华通热力”,是北京最大的民营科技型供热企业之一。2022年,国资京能集团通过股权收购、认购股票等方式入主华通热力,次年华通热力更名为京能热力。

“卖身”国资之后,京能热力也期待在市场大展拳脚。今年5月,京能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姜帆明确提及要快速扩大企业规模,不断扩大集团热力板块业务规模。

但实际上,京能热力长期困于华北,营收连续多年在10亿元上下波动,难有突破。那么,已经喊出扩张口号的京能热力,究竟何时才能走出华北,突破瓶颈期?

1、规模增长陷入疲态,困于华北

京能热力的历史应该追溯至2002年。

当年10月,公司前身华通有限由赵一波、张莹、李萍、孙福童四人共同成立,经历数轮股权转让、增资之后,在2014年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时股东数量增加到38位,赵一波、陈秀明、中山通用投资等都是持股超5%的股东。

这时,公司的名称是华通热力,是一家民营企业,赵一波是实际控制人。但在上市之后,华通热力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点。

2022年,赵一波将其持有的公司7%股份以9.68元/股的价格协议转让给国资京能集团,与此同时,赵一波将其所持剩余的21.24%股份对应的表决权委托给京能集团行使。因此,京能集团拥有公司28.24%的表决权。

同在2022年,华通热力计划向京能集团定向发行股票;2023年上半年,华通热力更名为京能热力;2023年年底,完成向京能集团发行A股股票6084万股。

发行完成后,京能集团直接持股比例由7%上升至28.46%,成为第一大股东,京能热力也“摇身一变”成为国企。

作为一家热力供应企业,京能热力主要向终端用户提供供暖服务,同时向部分用户提供生活热水,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,而京能集团对其也寄予厚望。

今年5月,京能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姜帆带队赴京能热力调研并召开座谈会。在会上,他明确提出发展是第一要务,要抢抓市场,持续开拓大项目、特色项目和协同项目,快速扩大企业规模,夯实基础,不断扩大集团热力板块业务规模。

但从上半年成绩单来看,京能热力的规模不仅没有增长,反而出现了下滑。

财报显示,2024年上半年,京能热力实现营业收入6.63亿元,同比下滑0.49%。这是近5年来,京能热力的中期营收首次出现下滑。好在,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了11.46%,达到1.15亿元。

图 / 京能热力财报

实际上,近几年来京能热力营收一直处于增速平缓的状态。2019年至2023年,京能热力的营收在10亿元上下波动,增速保持在6%以下。

图 / Wind(单位:亿元)

对于京能热力的营收增长问题,机构也多有关注。

在近期接受调研时,机构多次问及公司如何扩大规模的相关问题。对此,公司给出的回应是,继续坚持内生与外延并重的发展战略,在继续做大做强业务核心区域市场,提高公司北方区域供热市场占比的同时,寻求更多优质的标的项目,积极拓展其他地区市场。

但事实上,京能热力始终困于华北。

「界面新闻·创业最前线」注意到,在2022年时,京能热力布局了华北、东北两个地区,虽然东北地区仅贡献了0.33%营业收入,但也将布局拓展到了华北之外的其他区域。到了2023年时,东北区域已经被砍掉,仅剩华北区域的布局。

图 / 京能热力财报

在2024年上半年,公司的布局仍然只有华北区域。其实这个范围应该更小,京能热力2024年7月在回应机构时明确,公司主要经营地为北京市和河北迁西。

在6月份时,就有机构投资者在调研时质疑,公司多次提到将继续坚持内生与外延并重的发展战略,但自从京能集团控股以来迟迟没有实质的进展,是什么原因导致一直没有结果?

2、左手扩张、右手融资

其实,京能热力并没有停下扩张的脚步。

8月22日,京能发布公告称,拟以控股子公司京能未来为投资主体,进行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三期综合能源项目(一期)(以下简称:中关村项目)的投资、建设和运营管理,为北京市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三期提供供热、供冷及其他综合能源服务,预计建设投资2.76亿元(含土地购置费用)。

同时,以京能未来公司为实施主体,拟以约2813万元购买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未来科学城西区生命谷范围内约1.0公顷的供热用地使用权,作为投资项目建设用地。

图 / 京能热力公告

不仅如此,今年9月,京能热力管理层在接待机构调研时表示,公司将继续深耕北京市场、扩大京内供热面积的同时,重点开拓京外供热市场,择优开拓经济发达地区有较好市场效益的供热(冷)及综合能源项目。

扩张意味着需要大量的资金,而京能热力的资金并不算十分充裕。

财报显示,截至2024年6月30日,京能热力的货币资金为4.11亿元、短期借款3亿元。若为短期借款留足偿还资金,留给京能热力周转的资金并不算多。

图 / 京能热力财报

更重要的是,公司的经营现金流还处在“失血”状态。2024年上半年,京能热力的经营现金流净额为-3.51亿元,同比大跌124.15%。

图 / 京能热力财报

于是,在扩张的同时,京能热力也在加码融资。

在宣布计划投资中关村项目的6天后(即8月28日),京能热力表示,为满足公司经营发展资金需求,拓宽融资渠道,优化融资结构,公司拟以所持有的应收采暖费债权作为基础资产,注册发行定向资产支持(商业)票据,发行规模为2亿元。

早在4月时,京能热力就曾宣布,为满足公司及子公司生产经营和发展的需要,进一步优化资产负债结构,提高资金使用效率,公司及子公司(不包括授权期内新设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各级控股子公司)拟向银行等机构申请综合授信业务,授信额度合计不超过51亿元。

在频频融资之后,京能热力是否担忧债务走高所带来的隐患?未来是否担忧资金链的安全?对此,「界面新闻·创业最前线」试图向京能热力方面进行了解,但截至发稿仍未获回复。

3、股价1年近乎腰斩,老股东轮番减持

京能热力早早就开始接触资本市场。2015年、2017年,公司两次递表,终于在2017年登陆深交所。

初入资本市场,京能热力就迎来了高光时刻。上市首日,京能热力大涨44%;上市第一个月时间里,京能热力收获超10个涨停板。

不过,这种巅峰时刻并没有持续太久,在2017年10月出现盘中最高值24.84元/股之后,京能热力的股价开始震荡下行。在京能集团入股之后的2023年7月,京能热力的股价出现了一个小高峰——18.03元/股。

一年多时间过去了,京能热力的股价已经不足10元/股。截至2024年9月27日收盘,京能热力股价报收9.24元/股,较去年的18.03元/股下滑48.75%,几近腰斩。

在公司股价“跌跌不休”之际,不少股东轮番下场减持。

9月25日,京能热力发布公告显示,8月2日至9日,公司发起人之一、原持股超5%的股东陈秀明三次减持公司股票,合计减持515.95万股,累计套现超4000万元。

图 / 京能热力公告

在此之前,公司原实控人赵一波的减持刚刚结束。数据显示,5月22日至8月8日,赵一波数次减持公司股票,累计减持200.41万股,套现超1800万元。

图 / 京能热力公告

不仅如此,赵一波还在质押公司股票。8月30日,京能热力披露,赵一波向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质押200万股股票。

本次质押后,赵一波累计质押3398.33万股公司股票,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的82.75%。

图 / 京能热力公告

「界面新闻·创业最前线」注意到,陈秀明、赵一波之外,公司还有其他发起人也在减持公司股票。

例如,2023年7月7日至8月21日,中山通用投资通过集中竞价的方式减持公司股票超20次。今年6月,中山通用投资表示计划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263.64万股,不过最终并未减持。

图 / 京能热力公告

另外,2023年6月12日至8月10日,陈秀明的兄弟陈秀清三次减持公司股票,累计减持2.7万股,套现33.74万元。据悉,在2014年华通有限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华通热力时,陈秀清已经是股东之一。

图 / 京能热力公告

在京能集团入主之后,公司的老股东们为何连连减持?未来,这些股东是否会彻底退出京能热力?对此,「界面新闻·创业最前线」试图向京能热力方面进行了解,但截至发稿仍未获回复。

在京能集团的掌控下,京能热力未来将如何演变,「界面新闻·创业最前线」将持续保持关注。

*注:文中题图来自摄图网,基于VRF协议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科技链 » 姜帆喊出扩大规模口号后,京能热力交出营收下滑中报

相关文章

评论 (0)